近年来,张家港市委编办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机构编制科学管理之基,助推张家港市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擦亮生态底色,驱动绿色发展“主引擎”。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围绕大气环境、水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系统、环境治理等生态文明重点任务和工程设置10个监测指标,重点推进生态环境文明保护工作。优化长江岸线保护利用,成立张家港湾管理处,将占张家港湾四分之三的9公里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确保张家港段生态岸线占比稳定在50%以上。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任务,整合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增挂“渔政监督执法大队”牌子。从全市编制总量中调剂增加9名事业编制,为长江岸线乡镇补充下放事业编制31名,用于统筹开展禁捕退捕工作,筑牢禁捕防线。
完善交通体系,铺就一体发展“快车道”。全力打造智慧交通“中枢大脑”,设立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对全市公路、港口、航道、水上交通、道理与水路运输及公共交通等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实现一图总览、一体指挥、上下联动。开展交通系统综合执法改革,按照全面、精简、高效的原则,整合15家事业单位,组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确定唯一执法主体。重新制定系统内事业单位“三定”方案,进一步优化职能配置。设立张家港站站前综合管理中心,为沪苏通铁路张家港站正常运营保驾护航,构建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快捷通道,建成外联、内畅、绿色、高效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聚焦产业创新,打通转型升级“大动脉”。强化工信局职能配置,围绕传统优势和新兴领域,精心布局“4+4”产业链,构建有“港城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锚定先进制造业和数字产业化建设,设立智能工业促进中心,从诊断服务、项目扶持、标杆树立、示范推广等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今年以来,共实施智改数转项目680个,3个项目获评江苏省高端技改项目,获评数列全省县级市第一。永钢集团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实现零的突破。坚持科技招商作为“一号工程”,设立科技招商中心,累计招引项目超2500个,年均增长率50%以上,落户项目与全市“4+4”产业链耦合度超98%。
坚持底线思维,筑牢安全稳定“防护网”。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主要职责,实行“局队合一”体制,理顺内设机构职责分工、规范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能。执法中队实施“派驻执法”工作模式,派驻中队在完成监管执法任务的同时,帮助基层提高监管人员能力素质,促进行政执法与基层监管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打造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汇聚整合多部门重要业务数据,建设突发事件汇总、防汛防台、城市消防等九大城市安全专题应用,今年以来,针对不同场景风险点展开动态监测并预警通知23次,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