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南通市通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破解辖区特种设备数量多、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创新探索“指挥室﹢网格化﹢信息化”高效治理模式,着力打造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立体网络,扎实筑牢安全生产屏障。
推进“指挥室”建设,做强“中枢大脑”。强化区市场监管管理指挥中心指挥调度能力,大力打造镇级市场监管指挥室,制定指挥室运行规范,明确指挥调度、图像应用、平台管理、信息研判、联动协作、应急处置六大职能。设立值班长专岗,统一扎口镇域内特种设备监管工作,指挥调度分局监管员、村居巡查员两支队伍,高效运行上下贯通、双向互动的“1﹢N”(1:指挥室,N:若干网格监管员、巡查员)应急指挥体系。引入“双随机”抽查方式,健全“预警研判、现场核查、分类处置”闭环工作机制,制定《特种设备在线巡查标准》,由指挥室人员对生产使用单位开展在线监管,经值班长审核后下达处置指令。
探索“网格化”治理,打通“神经末梢”。改变市场监管部门特种设备监管“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组建以市场监管、安监、公安等部门及各村居为成员的专业委员会,引入“网格化”治理模式,打造“监管﹢巡查”双融网格。以五接镇为例,将下属8个行政村划分为6个网格,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员、1名村居安全生产巡查员。巡查员发挥“哨兵”作用,每日对辖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将发现的安全隐患上报市场监管部门处置。监管员现场核查收集到的安全隐患,根据核查结果形成处置方案,对严重违法行为迅速启动执法程序,如涉及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职责的依法进行移送。
强化“信息化”预警,筑牢“智慧防线”。依托该区特种设备“天网工程”,将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纳入远程视频监控范围,促使监管触角前移到作业现场,实现非现场无死角监管。通过人脸识别、物体移动捕捉等技术,实现自动识别、自动预警、实时处置、自主反馈四大功能,“点对点”向生产使用单位发送短信提醒督促整改,将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运用大数据分析,定期为企业开展风险“体检”,按照企业设备风险程度、作业工况复杂程度、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违规作业频次及风险程度5个大项160个小项进行科学赋分,形成“体检报告”,将其作为后续分级分类监管的依据,确定实时巡查次数、视频返查频率,增强风险防控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