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管理

苏州张家港市以机构编制创新赋能农副产品全链条治理

访问量:     发布时间:2025-03-04     稿件来源:    

苏州张家港市依托机构编制创新系统性布局,紧扣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与保供稳价两大核心目标,通过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创新监管机制、强化技术支撑,构建起“源头可溯、风险可控、效能可评”的“数智监管+编制保障”现代化治理体系。作为全市70%农副产品的供应枢纽,张家港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用心打造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溯源快检新治理模式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

一、注重优化职能体系,夯实监管制度根基。建立附条件用编审核机制,针对农副产品监管链条长、专业性强等特点,在市场监管、检验检测等关键岗位的编制配置中,实施“职能匹配度+专业适配度”双重评估,有重点的保障食品安全快检、溯源系统运维等岗位的编制需求。针对农副产品流通环节多、监管主体分散等特点,由张家港市委编办牵头建立职责划分协同机制,明确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的权责边界,建立“三定一考核”网格化监管体系,推动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与属地镇(街道)建立联合监管巡查机制。强化“优编优配”导向,探索构建“编制资源与监管效能挂钩”,在青草巷市场试点经营户信用积分管理制度,将检测合格率、溯源覆盖率等指标纳入履职效能监管评估体系,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与摊位续租、评优评先直接挂钩,进一步推动监管力量科学配置。

二、创新编制供给模式,激活专业人才引育动能。打破传统编制固化分配模式,释放270名事业编制组建“人才创新创业发展中心”,助力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等高层次人才引进,通过“编制+项目”模式推动跨部门协作,联合组织、人社部门定向招录食品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专业人才。创新“移动快检+实验室复检”模式,组建专业检测团队驻场服务,重点加强对时令果蔬、鲜活水产品的抽检频次,日均快检超300批次,检测数据实时对接省级追溯平台,合格率达99.98%。组建“溯源技术专班”,在青草巷市场部署智能溯源系统,推动实现蔬菜区148个摊位溯源设备全覆盖,通过电子交易凭证自动生成溯源二维码,实现“一摊一码”全程可溯。支持市检验检测中心开展CMA认证,提升检测报告的法定效力,与周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检测互认”机制,推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2023年以来完成监督抽检1630批次、累计快检40万批次,阳性处置率超95%。

三、数智赋能协同治理,彰显编制服务民生效能。依托“港城厨房”线上服务平台,推动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整合农产品产地证明、检测报告、流通数据等信息,建立全市统一的农副产品数字档案库。推动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等8个部门力量协同,组建“食安智控联合专班”,通过“苏食慧”“苏源e码通”双平台并行,实现从产地编码、批发溯源到零售终端的全流程数据贯通。联合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建立“你点我检”监督机制,定期开展市民开放日活动,同步建立节假日保供专项调度机制,统筹市场监管、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力量成立联合工作组,在春节、元宵等重点时段,通过增设临时监管岗位、延长快检服务时、设置“平价菜摊”等方式,保障农副产品稳定供应。2025年春节期间日均供应农副产品超3000吨,同比提升30%,屠宰生猪超4万头,8大集贸市场实现“零断供”,保障日均500斤平价蔬菜投放,实现“节前不哄抢、节中不断供、节后不停档”。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苏ICP备12035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