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仪征市新集、大仪和月塘3所乡镇卫生院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均已创成二级医院。仪征市委编办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基础。
一是实地调研,掌握现状问题。仪征市委编办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从卫生院床位开放使用、门诊接诊情况,内设机构设置,编制及人事管理制度,领导干部配备,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情况,医护人员岗位设置及职称聘用情况,乡村医生管理等7个方面进行详细调研,深入了解3家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机构编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准确掌握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运行情况、人员编制管理现状、科室设置情况及存在的困难。
二是针对问题,强化编制保障。针对调研掌握的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人员不足等问题,本着“抓基层、强基础、惠民生”的原则,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将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床位数和人员总额的配比调整至1:1.3,为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核定人员总额共计416名。为加大人才招聘吸引力,解决人才“招得进、留得住”的问题,在严控事业编制总量的前提下,仪征市委编办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医疗卫生领域倾斜,从仪征市事业编制周转池中统筹20名编制给区域性医疗中心,由仪征市卫健委根据职责任务、服务范围等情况统筹分配,用于基层区域性医疗中心招聘医务人员。
三是规范管理,优化机构设置。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单位内设机构设置和负责人职数管理,仪征市委编办联合仪征市卫健委出台《关于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内设机构和负责人职数设置意见》。分综合科室、业务科室两种类型设置内设机构,在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下,将职能相近、单一的科室归并到综合性科室,强化业务科室精细化、专业化建设,推动区域性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根据文件精神,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分别设置综合科室7个、专业科室15个,内设机构负责人2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