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决策部署,相城区立足本地实际,优化完善组织架构、有序推动权力下放、积极探索数据赋能,扎实做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
一是职能整合、机构融合,完善组织体系。严格按照省、市关于健全基层应急管理、消防监管体制的有关要求,完善区、镇两级应急管理体系。区级在原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的基础上,整合有关安全生产监管、应急抢险、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职能,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以区应急管理局名义对外行使执法权力;镇街在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增挂应急管理局牌子,明确由综合行政执法局(应急管理局)承担安委办、消委办日常工作,并安排派出所、消防救援大队等工作人员兼任相应岗位负责人,形成各司其职、统筹协作的工作体系。
二是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延伸监管触角。进一步强化属地监管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和意识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织密扎牢安全生产防护网。一方面,多角度放权赋能,综合采用赋权、委托等方式,将基层迫切需要且有能力承接的33项执法事项交由镇(街道)行使,并结合《江苏省消防条例》,积极探索委托执法的新模式、新路径,切实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另一方面,全方位强基固本,严格按照“不少于5名在编在岗人员”的要求,统筹调剂15名编制至基层,同时推动消防救援部门、派出所等单位派驻一线执法人员至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切实强化人员配备、充实基层力量。
三是理念创新、方法创优,提升执法效能。践行“大执法”理念,在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上持续创新创优,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行清单化管理,根据《江苏省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依托权责清单管理系统,探索编制应急管理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并围绕《江苏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细则》细化自由裁量标准,实现精细化、规范化执法;推行数字化应用,以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为基础,拓展安全生产自由裁量等特色功能,设置办案程序、法律文书模板及对应适用法律条文选项,实现案卷的电子化制作,切实用信息技术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