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江苏省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等法规制度,昆山市委编办从强化学习教育、完善制度体系、创新监督机制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一是强化学习教育,厚植法治根基。坚持分层分级推进机构编制法治学习。领导干部层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重要法规制度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和全市机关部门普法责任清单,推动领导干部深刻学习领会机构编制法规精神,增强政治素养,强化纪律意识。内部学习方面,全力推动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机构编制法定化意识。每月定期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题,在全办营造浓厚的“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氛围。此外,借助“机构编制工作相关专题会议”“新任组织委员机构编制业务指南”等多样化载体,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推动“编制就是法制”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实现“内外兼修”。全面优化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在内部管理方面,对财务、公文、会议等47项制度进行系统完善,推动内部管理更加精细。在业务工作方面,全面梳理行政管理、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等73项业务制度,确保机构编制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市委编办制定涵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共37项内容的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清单,为提升法治思维和办事能力提供指引。制度执行中,严格落实备案审查规定,主动开展“立改废释”,按市委要求核查60件规范性文件,明确清理意见,废止7件、失效2件、修改1件、继续适用50件,保障了法规制度的时效性与科学性。
三是创新监督机制,保障法规执行。认真落实机构编制管理和监督的主体责任,定期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采取跟踪问效、专项评估、实地检查等多种手段,加大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肃追责问责。开展党政机构牌子清理及严控加挂工作,组织实名制管理系统与统计系统数据自查,强化实名制系统管理,开发用编锁定功能。加强与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巡察等部门配合联动,形成监督合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