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常熟市委编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为加快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以“新”为出发点,聚焦科技创新“牵引动力”。完善机制保障。优化科技、工信、市监等领域机构设置,夯实科创根基,完善市科学技术局科技成果转化科室职能,推进科技力量建设,加强重大科技项目成效应用;整合工信局下属事业单位,组建“市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协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建立“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展重点产业专利预审快速审查、快速维权等工作,进一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科技知识产权创新、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强优势赋能。推进功能园区载体建设,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平台能级,推动声学产业与本地优势产业相结合,激发创新驱动力,推动形成声学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2023年招引声学产创项目58项,总投资100.19亿元,全年声学产值达413.9亿元。
二是以“质”为立足点,垒砌企业营商“黄金平台”。聚焦需求重点。实施“六不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通过招工引才、数字赋能等11个方面、32项重点举措,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满意度。发布大企业关键需求“揭榜挂帅”项目,联合知名院士专家挂帅科研攻关,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资源优势,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全年新增经营主体4.3万户、苏州第二,新增“四上”企业383家。打通发展堵点。成立“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牌子,负责市企业服务总入口建设及管理,同时各板块便民服务中心同步设立企业综合服务窗口,集中统筹涉企服务事项,协调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业务审批,协同线上线下业务办理,进一步推进全市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让“一体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以“生产力”为落脚点,挖潜人才队伍“源头活水”。畅通引才渠道。围绕全市未来5~10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梯队储备,加大经济金融、信息技术等急需专业招录比例,科学制定用编计划,突出结构调优、精准引才。建立人才用编绿色审批通道,凡符合条件的急需紧缺人才,在引进过程中,用编计划同步审批,最大程度简程序、优服务,提升人才引进效率。创新编制管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与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共同研究,创新事业编制管理方式,加强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人才工作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