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响水县委编办聚焦日益增长的托育服务需求,系统性探索从资源配置到服务供给、从编制配备到职能整合的一体化新路径,致力于打造权责清晰、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托育服务生态,为推动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构建托育服务“全周期”组织架构,机构网络“无缝衔接”
为贯彻落实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要求,将妇幼保健机构纳入托育服务组织架构体系,推动“托育+医疗+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将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更名为县妇幼保健院,在妇幼保健机构设立托育咨询服务窗口,为备孕家庭提供科学育儿知识普及、孕前健康指导、托育政策解读等服务。同时,建立备孕家庭信息库,提前了解潜在的托育需求,为后续服务做好铺垫。事业单位登记将幼儿园业务范围从3-6岁变更至0-6岁,提供保育和教育服务,已开设14个公办托育园。经省级备案响水县和谐路托育园确定为省级普惠托育机构,响水县响灌路托育园确定为市级普惠托育机构,强化孕期到幼儿园的衔接,并在多个园区开设“幼小连接班”,形成“孕前有指导,婴幼有照护,学龄有过渡”的“全周期”组织架构,完成时间维度上的连贯托育支持。
二、创新托育编制“动态化”管理模式,编制资源“精准滴灌”
将生态化工园区改革收回的编制核增至县妇幼保健院事业编制20名,并从公立医院调剂30名临床人员备案制规模,满足卫健系统妇幼编制需求。重新规定县妇幼保健院职责,明确其承担全县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孕产保健等健康服务和管理等责任,针对县城各托儿所、幼儿园秋学期幼儿入学,积极组织人员做好儿童入园健康体检工作。从托育园层面,下达“七年一贯制定向师范生”用编计划10名,其中幼儿园教师占比50%。开展教育系统“老带新”教学计划,形成“1+N”教学组合化,共享教学资源。春、秋两个学期根据生源数量变化和师资匹配,针对幼儿向城镇化流动趋势,进行人员动态调整,将人员流向县内托育园,并在8个乡镇均设置托育班,适应托育服务需求增长。
三、借力托育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职能整合“协同治理”
推动“托育+医疗+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开展婴幼儿健康监测与早期发展指导,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线上依托“我的盐城”平台,家庭教育板块中开发的托育服务模块,对托育机构进行备案,目前已经备案7家托育机构,同时,从平台获取托育机构相关信息。线下依托县政务服务中心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前优生、母婴保健服务人员资格认定等多个窗口,实现托育机构备案、从业人员资格认定以及托育档案管理等一体化办理。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实现职能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卫健系统、教育系统等多部门“协同治理”工作模式,提升了托育服务管理的效率与透明度,为托育服务规范化、科学化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