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兴市委编办立足部门职责,坚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本市特色产业,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完善机构设置、做优人才支撑、加强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服务特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力支撑产业焕新升级。
一、优化机构设置,为产业升级“铺路子”
围绕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坚持“撤一建一”原则,不断优化事业单位设置,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设立市青年发展服务中心,为来全市创业就业的青年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推动产业所需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设立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全市生物医药企业产品注册申报提供全流程服务,推动产品快速转化。
二、强化人才保障,为产业升级“架梯子”
坚持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做深做细“人才+产业”文章,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双向奔赴”。加大高层次人才用编保障力度,不断提高招聘计划占比,为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补充急需紧缺人才8名。落实“雁回泰兴”人才回引工程,进一步探索高层次人才编制保障机制,强化对招才引智上的保障作用。2024年引进19名双一流高校硕士、博士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创新方式柔性引才,深化校地企合作,支持行业部门柔性引才20余名,实现产才融合,以人才“活水”赋能产业发展。
三、加强平台建设,为产业创新“搭台子”
坚持围绕产业创新需求,鼓励和规范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为特色产业发展“搭台”。围绕优化产业布局,选取市瞪羚企业和“高精尖”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支撑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严格审批责任,将黄桥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研究院及长三角医学先进技术创新中心登记为新型研发机构类事业单位,发挥科创平台优势,推动我市新材料、医学技术等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