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如皋市委编办扎实开展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不断探索评价方式方法,深化拓展应用场景,事业单位信用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明确职责,形成联动协作机制。如皋市委编办牵头信用、教育、人社、医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先后成立了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联席办公室、公立医院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联席办公室、公立中小学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机制,定期沟通交流,畅通信息渠道。以公立中小学信用等级评价为例,编办负责牵头协调,归集处理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市教育局负责受评单位信用承诺和自查自评的组织实施,协调公立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考核资料与信用等级评价所需信息的共享调用;市信用办负责中小学信用等级评价数据与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对接,放大评价结果应用效应;其他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参与工作。
二是优化指标,科学实施等级评价。按照“试行评价—修订指标—实施评价”的总体思路,通过试点预评,及时调整ABCD等级比例,对不能评为3A级和直接定为C级或D级的指标的权重进行优化,合理拉开差距。最终,依据“相关性、重要性、经济性”原则,兼顾“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形成了“一般事业单位”“公立中小学”“公立医院”三套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涵盖4类18项41条、8类15项50条(含加分项)、4类21项43条评价内容。如在公立中小学信用等级评价中,将家长关心的教育质量、安全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等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在公立医院信用等级评价中,将公众关注的患者满意度、专家出诊率、预约诊疗率等列为重要评价内容。整套评价体系相对完整科学。
三是分级监管,拓展多元应用场景。2023年,如皋市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为:一般事业单位264家,其中3A级243家;公立中小学91家,其中3A级31家;公立医院5家,均为3A级。评价结果确定后,及时推送给市信用办等相关部门,并通过“信用南通”网站向社会公示。依据评价结果,丰富应用场景,实施分类监管。高信用等级事业单位,一是为其授牌、减少或免除日常监督检查,二是优先动议其机构编制申请事项,三是在办理事业单位登记等事项时,政策允许范围内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准予“容缺受理”;对低信用等级事业单位,将其列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对象,严控或暂停其机构编制申请事项,倒逼此类事业单位改善自身信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