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泰兴市委编办统筹编制资源,着力在强化机构设置、整合资源力量、搭建调处体系上下功夫,为推进全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是优化机构设置明职责。为推进社会矛盾风险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整合诉讼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行政复议中心以及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品牌工作室力量,建成市级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大厅,履行对全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领导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综合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将各类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稳定,为社会矛盾纠纷实质化调处奠定了坚实基础。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在全市17个乡镇(街道)建成镇街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做好辖区社会矛盾纠纷的日常排查化解工作。
二是统筹编制资源强队伍。坚持从服务保障大局出发,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的原则,统筹机构编制资源,核增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名,保障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运转需求。同时,积极整合公证处、仲裁委、律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各方内部资源,推动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参与调解,联动调处,合力攻坚,核定全市各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员额455名,有效破解基层调解专业力量不足的难题,进一步推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大联动平台实体化运行,打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组合拳”,切实形成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强大合力。
三是搭建解纷体系促运行。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运行管理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智能体系,打通“12345”“泰治理”“苏解纷”“阳光信访”“公安110非警务”以及行业性专业调委会、乡镇(街道)矛盾纠纷上报渠道,突出实时监管条块情况、实时监管办件进度、实时监管化解质效“三个实时”,有效提升全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成效。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运行体系,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健全常态排查分级化解、定期研判及时预警、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和闭环流转跟踪问效“四项机制”,确保社会矛盾纠纷始终在规范的流程体系内运行,真正实现群众“进一个门、调千种事、解万家忧”,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