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管理

泰州泰兴市委编办多措并举打造优质均衡基层公共服务体系

访问量:     发布时间:2024-05-22     稿件来源:    

近年来,泰兴市委编办坚持以社会民生需求为工作导向,持续优化机构职能体系,加大编制资源统筹使用力度,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

一、突出挖潜增效,优化教育系统资源配置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优化中小学及幼儿园设置,推进乡镇中小学撤点并校,共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7所、整合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整合教师200余名,解决乡镇学校生源萎缩、教师资源使用效益不高问题。根据城镇化进程,新设立公办幼儿园10所、小学6所、初中5所,满足附近居民子女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二是合理配备教师力量。每年对中小学教师现状进行摸底,按照“退一补一”“保障重点学段、重点学科”的原则科学下达中小学教师空编使用计划,在逐步消化结构性超编基础上有效保障教学工作需要。推动超编学段教师跨学段交流,充分挖掘现有教师潜力。逐步清退代课教师,通过“银龄”计划返聘工作责任心和教学能力强的退休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创新编制管理。根据各中小学生源数量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收回沉淀在各学校的编制,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用于保障新组建学校及满编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开通校园招聘直通车,按照当年教师用编计划50%的比例,赴高校招聘“双一流”建设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及成绩优异的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二、聚焦协同联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整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职责,重新组建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动其职能从单一疾病预防控制向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转变,有效提升疾病防控和救治能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工作站、分站或者派驻专业人员,指导和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等工作。二是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根据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工作要求,建立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3个医共体,探索编制、人员统一管理、统筹使用。积极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管乡用”机制,建立编制“周转池”,挂靠市卫健委所属事业单位,统筹安排用编进人计划,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专业人才难问题。大力推动公立医院人员备案制管理,将事业编制主要用于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其他人员以备案制的形式补充,由医院自主招聘,推动公立医院人员管理方式转变,激发公立医院生机活力。三是推动人才强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除公开招聘外,统筹“三支一扶”、定向医学生、“杏林兴泰”等多种途径为医疗卫生机构补充人员力量。强化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在人员控制总量内,根据公立医院人员需求,足额下达计划保障公立医院人员招聘。

三、赋能重点领域,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一是健全未成年服务体系。突出未成年人保护重要地位,设立事业单位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承担全市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发挥各部门单位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大格局。探索“未保站+基地”“社会组织+基地”服务模式,建设一批未成年人成长护航基地,引导和培养未成年人全面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打造“泰幸福”社工站,构建“市—镇—村”三级未保网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触角延伸至家庭“末梢”。开通24小时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建成全市中小学生心理三级服务体系。二是强化残疾人服务保障。聚焦助残服务机构建设、运行等情况,在编制方面对残疾人以及民生领域予以一定倾斜,近年来核增事业编制8名,全力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用编需求。三是完善医保救助体系。围绕群众医保服务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基层建设一批功能齐全、服务优质、办事便捷的服务平台。6个乡镇被评为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创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县,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医保业务。推动医保业务进入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各村(社区),一站式办理15项医保业务,并提供6项医保业务帮办代办服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苏ICP备12035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