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区深入推进“教育立区”战略,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显著提升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有效破解农村教育“空心化”问题。
找准“切入点”,资源整合布新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空、小、弱”学校优化整合。2023年撤并2家符合条件的农村小学,盘活闲置教学资源支持重点学校发展,逐步缓解农村学校科学、美术、地理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印发《关于推进区域城乡教师交流的意见》《关于开展联盟校教师交流的通知》等文件,积极推动城乡学校校际交流、乡镇农村学校区域内校际轮岗交流、集团联盟内交流、骨干教师对口交流、紧缺学科走教交流等。近三年,1123名符合交流条件的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和校级干部参与交流,交流比例均超过省定要求比例15%。
把握“关键点”,集团办学促均衡。先后制定《关于组建学前教育集团的工作意见》《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等文件,赋予教育部门更大用编用人“自主权”,将所有学校纳入教育集团或教育联盟,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其中城乡紧密型集团4个。2023年,白米初中、张沐初中6所学校调整为城区教育集团校区,实行总校长负责制,对集团内各校区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遵循“共建、共享、共融”原则,按需调配集团内教师,推动教师资源集约化管理,实现“教科研训”一体化。
抓实“着力点”,队伍建设增活力。编制向农村学校倾斜,在教师编制紧张的情况下,优先满足农村学校。2020年以来,累计定向培养101名乡村教师并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认真落实职称“三定向”政策,农村教师申报职称,论文不作要求,不强调“学教一致”,侧重看师德表现、教学实绩与工作资历。加大乡村教师培养力度。组建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10个,从教学业务、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训,孵化乡村骨干教师350余人,近两年全区获评省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7个,数量全市领先,有效管用的政策措施让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