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委编办坚持以淮安市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抓手,在规范程序、严格管理、手段创新等方面持续用功发力,不断推进机构编制问题台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圆满完成2023年度上半年机构编制问题台账汇总统计、分析研究工作。
坚持在规范程序上持续用功发力,不断优化机构编制问题台账管理流程,做到“三个规范”。一是坚持规范入账。在全面梳理2022年度台账问题的基础上,统一填报标准、明确时间节点,督促各市直部门及县区编办开展2023年度上半年机构编制问题自查。对在巡察、实名制统计、专项督查等工作中发现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问题,不疏不漏,及时整理汇总入账。二是坚持规范分类。将对各单位报送的问题台账逐条进行核查,及时对各类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归纳汇总,严格政策性和违规两大类问题分类,政策类问题从严把关、严格标准,做到违规问题坚决不归入政策类,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确保机构编制问题不积压。三是坚持规范销号。对已完成问题整改并提交整改结果验收申请的单位,采取线上核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核实整改情况,验收合格的,予以销号。验收不合格的,提出工作要求,继续挂账并开展“回头看”重点督办,直至问题整改到位。上半年,问题台账销号26个。
坚持在严格管理上持续用功发力,不断细化机构编制问题台账管理手段,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日常督查相结合。对登记入账的存在机构编制问题的单位,印发书面整改通知、与市直单位干部人事部门(县区编办主要负责人)沟通,签定承诺书。通过电话了解整改工作进度,传导压力,实地调研查看整改进展情况,了解整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时做好政策解释和答疑工作。二是与用编核定相结合。对登记入账的单位,采取更为严格用编核定标准和指标,帮助消化问题台账存量。与纪检、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建立互联沟通机制,会商出台用编统一口径,由机构编制问题单位及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完善数据信息,编制部门及时审核,根据相关材料,及时为调出、辞职人员办理出编手续。三是与绩效评估相结合。将机构编制问题台账管理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评估,对规定时限整改不到位的,作为问题记入年度机构编制工作考核予以扣分。同时,对机构编制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和相关负责人,依照《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和问责规则(试行)》相关规定予以追责,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纪律严肃性权威性。
坚持在手段创新上持续用功发力,不断深化机构编制问题台账数据分析,做到“三个保障”。一是预警提醒保障。采取电子台账与纸质台账相结合的方式,将机构编制问题台账管理纳入淮安市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置超编预警提醒模块,对存在问题的单位系统自动预警提醒,不断提高机构编制数据信息化水平。二是数据信息保障。在抓好问题台账数据基数底数日常维护管理的同时,运用“一体化系统”大数据手段开展线上对比,汇总统计机构编制问题台账,追溯问题来源,分析问题分布,研究解决办法,为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提供数据参考。三是创新督查保障。通过强化机构编制问题台账管理,倒逼督查手段和督查方式创新,不断完善线上审批模式,推进问题台账与实名制管理信息共享、实时比对、同步联动,不断完善线下常态化督查与线上“互联网+大数据”监管融合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双线并联”新模式。